近期有报道披露,中国正在将由本土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DeepSeek系统性地融入第六代战斗机和新一代隐形轰炸机的研发流程中,标志着中国军事工业体系在人工智能驱动的航空创新方面迈出关键一步。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王永庆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透露,其团队已开始系统性地将DeepSeek语言模型应用于新型作战飞机的设计和系统集成环节中。这一做法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动化水平,更是将AI作为概念合作者,用以协助解决复杂、高风险的设计难题。
王永庆指出,团队已进行了大量关于大型语言模型的研究,特别是这些模型在技术问题分析和创新性解决方案方面的潜力。他强调,这项技术已经展现出显著的实际效能,尤其在研发方法和航空创新路径方面带来了新的突破。他表示,人工智能不再只是外围工具,而是被深度嵌入到了核心工作流中,例如通过自动化验证与审查流程,释放高级工程师的认知资源,使其可以专注于关键架构与问题解决。王永庆本人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拥有近四十年的经验,该所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AVIC),曾主导包括舰载歼-15“飞鲨”在内的重要项目,并且正在研发歼-35下一代隐形战斗机。
目前,歼-35的多用途双栖(海空)版本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该机型被普遍认为将成为中国空军与海军未来的重要作战平台,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美军F-35等西方隐形战斗机之间的技术差距。同时,有图片和视频显示中国正在测试第六代战斗机原型机,防务圈将其称为歼-36和歼-50,这些原型机展示出更先进的隐身结构,甚至可能集成定向能武器,尽管官方尚未确认。

LLMs deeply embedded into the core workflow of next generatoin fighter jet design
—Image Created by ImageFX
DeepSeek模型由中国杭州的实验室研发,并在此前因推出具备竞争力的价格与性能组合而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在某些评估指标上超过了美国同类产品。这一模型如今已被迅速应用于教育、医疗、城市治理和国防等多个国家关键领域,其在战略防御部门中的部署尤其凸显出中国AI生态系统的日趋成熟。
这项趋势表明,在全球地缘竞争日益激烈、算法与自主战争成为重要战场的背景下,中国正通过人工智能驱动的国防技术革新,意图在动能作战、认知作战和系统优势上保持与西方的战略平衡。DeepSeek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具,更体现了中国通过本土AI能力推动自主国防发展的战略意图。整个过程表明,中国军工研发正步入一个由AI深度嵌入主导的新阶段,其影响可能将重塑全球空天力量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