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实际是被低估了…AI 发展是指数级的,人类的认知却是线性的,因此我们常常低估未来的变化”

近日,在一场 TED 访谈中,前 Google CEO Eric Schmidt 与主持人 Bilawal Sidhu 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AI)当前的发展状况、面临的挑战及其潜在的未来影响。他首先回顾了 2016 年 AlphaGo 在围棋中下出前所未有的一手,这一突破性举动让他意识到 AI 不再只是人类智能的延伸,而是可能带来“非人类智能”的新时代。他指出,从 AlphaGo 开始,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逐渐成熟,如今 AI 已不再局限于语言生成,而是能进行规划与战略思维,甚至能辅助他自己在航天领域进行深入研究,这些系统仅花 15 分钟便可生成高质量研究报告,背后所需计算资源惊人。

The AI Revolution Is Underhyped | Eric Schmidt | TED

Schmidt 认为,当前社会对 AI 的关注其实远远不够,“AI 实际是被低估了”。我们只看到了语言模型如 ChatGPT 的表层能力,而忽视了背后的深层革命——AI 正在从语言模型迈向策略代理系统(agentic systems),最终将完全接管商业流程,形成一个多代理之间以自然语言交流的智能生态系统。他强调,AI 系统的未来走向是自主计划与学习能力的融合,即所谓的“test-time compute”,这使 AI 在执行任务时也能不断学习优化自身。但问题在于,这种能力对算力与能源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他提到,美国将需要新增约 90 吉瓦电力,相当于 90 座核电站,而目前几乎没有新建核电站的计划。因此,能源将成为 AI 发展的首要瓶颈之一。

除了能源,数据也是一大限制。随着训练数据的枯竭,AI 将需要生成自己的训练数据,这虽是可行的技术路径,但也引发更深层的哲学与科学问题:AI 真的能“创造”全新的知识吗?以爱因斯坦为例,他通过将跨学科的相似模式联系起来,提出了全新的科学理论,而当前的 AI 系统尚无法在非静态目标(non-stationary objectives)下做到这种“跨域认知”。若能解决此问题,将意味着不仅需要更多数据中心,更可能诞生全新学科。

访谈进一步转向 AI 自主性所引发的道德风险。Schmidt 承认学者如 Yoshua Bengio 提出的警告很有价值,例如关于 AI 系统一旦拥有自主学习与行动能力,便可能脱离人类可控范围。他提出,判断一个 AI 系统是否需要“拔电源”有几个关键指标:一是递归自我改进(recursive self-improvement)不可控;二是直接接触武器系统;三是模型能自行复制与扩散。这些都意味着极高风险。但他也坦言,全球竞争环境下单方面禁止 Agentic AI 的发展并不可行,真正需要的是构建“可见性”和“可追溯性”的技术与制度框架,使我们能持续监控 AI 的行为与学习过程。

谈到地缘政治,Schmidt 强调中美在 AI 发展上的对抗将是决定性的。他指出,美国当前采取封闭模型政策,试图限制中国取得最先进芯片,而中国则转向开源,透过开源模型如 DeepSeek 实现技术快速传播,这种开放反而让西方可以借用其成果。他认为中国可能会在开源 AI 领域占据领导地位,而这将带来快速但不可控的扩散风险,特别是在网络安全与生物技术层面。

Schmidt 提出一个令人警醒的场景:如果一个国家在超级智能开发上领先另一个国家六个月,这种领先不是“还可以追赶”的优势,而是在网络效应的推动下,领先方将迅速垄断未来。落后的一方出于恐惧可能采取极端手段,如发动网络攻击,甚至轰炸数据中心,以图阻止领先方掌控全球。他指出,这种“递归自我强化”的技术发展模式可能打破现有地缘均衡,进而激发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外冲突,而目前我们的国际外交话语体系尚未对此做好准备。

在技术与伦理交叉的问题上,Schmidt 也探讨了“为了避免1984,可能不小心建成了1984”的悖论。他承认我们确实需要证明用户身份,以阻止 AI 被恶意使用或制造虚假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牺牲隐私。他提倡使用如零知识证明(zero-knowledge proof)这类密码技术,既能验证用户为真人,也无需暴露其具体身份,从而在保障安全的同时保护自由。

在谈到 AI 带来的正面愿景时,Schmidt 表现出乐观。他设想,AI 能带来全新的医学突破,帮助识别所有可靶向药物受体,极大降低新药研发成本;在教育上,每个人都能拥有用其母语教学的私人 AI 导师;在基层医疗方面,AI 可成为医生助理,使全球偏远地区的卫生水平大幅提升;在材料科学、物理研究如暗能量探测上,AI 将助力人类迈入新纪元。他强调,这些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已经具备实现的技术,只待我们社会做出集体决定去推动。

当主持人问及未来人类的角色是否会变得无所事事,只需“喝着鸡尾酒躺在海滩上”时,Schmidt反驳道:“人类不会改变。”律师不会消失,只会提起更复杂的诉讼;政客不会消失,只会有更多传播误导的平台。他指出,真正的问题是人口数量:在亚洲,生育率仅为1.0,我们未来将依赖更少的年轻劳动力支撑更多的老年人口,AI 将成为提高人均生产力的关键工具。

最后,Schmidt 呼吁所有人把握这场技术浪潮。他强调这不是短期冲刺,而是一场长期的“马拉松”。AI 发展是指数级的,人类的认知却是线性的,因此我们常常低估未来的变化。他鼓励所有人,无论是艺术家、教师、医生或企业家,都应尽快拥抱这项技术,否则将在竞争中被淘汰。他以企业级软件的变革为例,如现在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查询数据库,无需中间连接器,说明 AI 正在彻底重塑工作流程与行业结构。他总结道:“这场智能的到来,可能是过去 500 年、甚至 1000 年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事件——而它,就发生在我们有生之年。千万不要搞砸。”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