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本质,On the Nature of Time

数学大神Stephen Wolfram刚发表了文章《时间的本质》(On the Nature of Time),该文提出了关于时间的一个全新视角,利用计算理论来解释时间的形成、流动及其与宇宙结构的深层联系。文章从计算不可约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我们对时间的体验与宇宙本质的关系,并讨论了观察者的角色、时间与空间的关联、以及Ruliad这一抽象概念。

1. 时间的计算视角

在传统的科学理论中,时间往往被视为类似于空间的一个坐标,只是它始终以某种不可逆的方式向前推进。但Wolfram认为,时间不仅仅是一个坐标,而是宇宙在其演化过程中不断进行计算的体现。通过将时间视为一个“计算步骤”,他指出,宇宙状态的变化是通过某种计算规则逐步进行的。每一个时间瞬间都可以看作是这些计算步骤的结果。

Wolfram进一步解释了“计算不可约性”的概念,意味着对于某些系统,唯一能够预测未来的方法是实际执行这些计算步骤。这使得时间的流动变得“无法跳跃”,即我们不能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直接预测未来,而是必须通过执行一系列计算步骤逐步得出未来的状态。正是这种计算不可约性,使得时间成为一个连贯的、不可避免的过程。

2. 观察者的角色与时间的体验

Wolfram强调,时间的流动不仅仅是宇宙内在计算的一种表现,观察者的有限计算能力在其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便宇宙的未来是由确定的计算规则决定的,但由于人类观察者在计算能力上是有限的,因此我们无法直接预知整个未来,只能随着计算的进行逐步体验到未来的展开。这个观点与人类的日常体验非常吻合,我们只能回忆过去,而未来则像是逐步展现在我们面前。

他还提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时间流动不可逆的现象。虽然物理定律在微观层面上是可逆的,但由于宇宙的计算不可约性以及我们作为观察者的有限性,我们在宏观层面上只能感知时间的单向流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能记住过去,却无法准确预测未来:我们的计算能力不足以回溯或者提前计算出所有的细节。

3. 时间与空间的关系

Wolfram进一步探讨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认为它们并非简单的相似概念。他的“物理项目”(Physics Project)提出,宇宙的状态可以通过一个超图(hypergraph)来表示,该超图捕捉了空间中离散“空间原子”之间的关系。时间则对应于超图的逐步重写。每次超图重写的事件可以看作是时间的一个“原子事件”,而这些事件的输出可能成为下一次重写的输入,从而形成了事件之间的时间顺序关系。

他提出的“因果图”(causal graph)可以用来展示这些事件之间的依赖关系,帮助我们理解时间在空间中的表现。尽管我们日常体验到的时间似乎是一个连续的、单线程的流动过程,但在这种多事件的复杂系统中,时间实际上是一个由计算进程逐步推动的结果,而非简单的空间与时间的捆绑。

4. 观察者与时间线程的多样性

文章中提到,我们的时间体验往往是一条单线程的时间流动,然而Wolfram指出,在宇宙的底层结构中,时间实际上是多线程的。宇宙可能同时沿着多个历史路径进行更新,形成了多条不同的时间线程(threads of time)。这些不同的线程在他的“多重路径图”(multiway graph)中合并为一体。然而,由于我们作为观察者只能感知到其中的一小部分,所以我们体验到的时间流是单一的、线性的。

这种多线程的时间是量子力学中“测量”这一现象的基础。在多重路径图中,宇宙沿着不同的历史路径展开,但我们作为观察者只能“测量”到其中一条路径,这解释了量子力学中“叠加态坍缩”的现象。我们的体验被限制在一个单一的时间线索中,而不同的观察者因为共享相似的“分支空间”(branchial space),也会感知到相似的历史路径,从而形成一致的客观现实。

5. Ruliad的概念与时间的抽象

Wolfram进一步提出了“Ruliad”这一概念,它是所有可能的计算规则的集合,是所有计算过程的极限。Ruliad本身并没有时间的概念,因为它包含了所有可能的计算状态,它是一个“完备”的抽象对象。但由于我们是计算能力有限的观察者,无法直接感知到Ruliad的全貌,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一步步的计算来“探索”Ruliad,从而产生了时间的体验。

在这个视角下,时间不再是宇宙之外的一个独立概念,而是我们在Ruliad中的有限计算过程。我们只能逐步计算出某些状态,因此时间是我们探索Ruliad的路径。Ruliad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对象,但我们的认知能力使得我们必须逐步“前进”,从而体验到时间的流逝。

6. 时间的普遍性与热现象的类比

Wolfram进一步提出了时间的普遍性,即尽管我们通过不同的计算规则体验到不同的现象,但时间的进程在所有这些规则下都表现出某种一致性。他将这种现象类比为热现象:不同材料中的分子运动虽然细节不同,但从宏观角度来看都表现为热这一统一现象。同样,尽管不同系统的计算规则不同,但它们的时间进程在宏观上也表现为一种统一的“时间流动”。

这种类比表明,时间的存在与我们对热现象的体验类似,都是源自不可约的计算过程。正是由于计算不可约性,我们才无法跳过某些步骤直接到达未来,而必须一步步跟随时间的流动。

7. 不可逆性与时间旅行的可能性

关于时间的不可逆性,Wolfram提出这是由计算不可约性和我们的有限计算能力共同导致的。我们只能记住过去,因为过去是我们已经计算过的结果,而未来由于不可约性,无法提前计算。这种体验的不可逆性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单向性相对应。

至于时间旅行,Wolfram指出,时间旅行在他所提出的计算框架下并不自然。因为时间本质上是一个计算进程,规则只能顺序应用,一个状态接着另一个状态产生。然而,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周期性系统中,某些状态可能会重复出现。如果这些状态在特定方面完全一致,那么观察者可能会认为它们是相同的,这就类似于一个“时间循环”。

但他也指出,由于计算不可约性和观察者的计算有限性,真正的时间旅行在复杂系统中是不可能的。任何想要操控时间或通过超越计算来“跳跃时间”的尝试,都会因计算复杂性而失败。这与“麦克斯韦妖”尝试打破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情形类似,都是由于计算能力的限制所导致的。

8. 相对论效应与时间的不同体验

文章还讨论了相对论效应对时间的影响,特别是时间膨胀和引力对时间的影响。在Wolfram的框架中,宇宙由不断重写的超图构成,而时间则是这些重写的结果。当一个物体移动时,它在空间中的位置也需要重新计算,这意味着它的内在演化会被“稀释”,从而导致时间流速变慢。这与经典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效应一致。

类似地,引力场的存在也会影响时间流速。在Wolfram的模型中,引力与超图中的活动密度相关,活动密度越大,重写次数越多,从而导致时间流速加快。黑洞附近的时空扭曲也是这种机制的极端表现,时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终结”。

9. 时间的最终定义

总结来看,Wolfram认为,时间就是应用计算规则的过程。通过计算不可约性和计算等价原理,他提出了一个独立于计算规则或物质结构的时间定义。时间是宇宙逐步生成新状态的计算过程,而这种进程由于不可约性而无法被跳过或逆转。

在这个视角下,时间的线性流动是计算不可约性的结果,观察者无法跳跃时间,只能逐步体验其推进。而时间的普遍性也源于不同计算规则所表现出的某种一致性,就像热现象在不同材料中表现为统一的“热量”一样。


P.S., 编者瞎说说:

对于“时间是个啥?”这一终极哲学问题,人类估计是不可能彻底说清楚的,否则上帝就该退休了🙂。或者说,人类的符号系统,包括已经拥有的和后续将拥有的,不具备把这个问题全面说清楚的能力。

发表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