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照以前所发生的计算模式的改变可以更好地理解云计算
例如C/S 架构到B/S架构,从纯技术角度,B/S本质上也是C/S,只不过C所指的客户端是浏览器而已,但B/S架构的应用因部署和推广的低成本而成为主流。再例如web1.0到web2.0,与web2.0有关的如博客、论坛等的技术实现并不复杂,但 web2.0改变了web1.0的信息单向发布,让所有互联网的用户都成为可能的内容生产者,因此web1.0到web2.0不仅仅是一定程度的技术创新,体现得更多的是应用模式的创新。回到云计算,云计算是高速无线网络、大规模数据中心、虚拟化、智能移动终端、传感设备等多种新技术综合作用下的应用模式创新,它让服务随时随地都存在并易于获取。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互联网应用发展的必然阶段。
2. 云计算中的“云”是资产
“云”是广义的资产。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中的I(基础设施)是硬件形式的生产资料,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中的P(平台)和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中的S(软件)则分别是平台软件形式和应用软件形式的生产资料,都是资产。隐藏在I、P、S后面的数据(Data)则是用以生产出服务的原料。有意思的是,不像实体原料生产出产品后原料本身也就消亡了,数据作为原料在生产出服务后不仅不会消亡,反而是不断累积的。在云计算时代,数据是更重要的资源和资产。Google公司当前的核心资产是什么,不是它的上百万台服务器,也不是它当前的人力资本,而是它长时间积累下来的海量数据,对其竞争对手而言,前两者是可以较轻易获得的,但后者则不是那么容易赶超的。
3. 云计算能够实现量变到质变
云端的数据无时无刻不在增长。对公有云而言,数据的来源不是少数人或一个小的团体,而是大范围的注册用户。数据增长到一定程度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这会导致前所未有的应用出现。以前的计算机特色应用往往更看重独特的算法,而在云计算模式下海量的数据加上能够处理海量数据的算法,则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应用。例如Google推出的Goggles服务,这个服务的技术基础是模式识别算法加上对云端海量数据的处理应用。光有模式识别算法而没有海量数据支撑,Goggles不可能识别出大量的物体。可以预计,随着数据的不断增长和算法的改进,Goggles能够认识的东西将会越来越多。再例如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这个应用的一个典型场景就是拿起智能手机,用摄像头对准某一个建筑,你可以马上获取该建筑内商家的信息,以及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信息,促销信息等。这个应用场景的实现是对地图数据、应用数据(如商家、商品等数据)、个人信息(如个人历史消费记录)、位置信息等综合处理的结果,若没有云端海量数据做支持,这个应用是无法实现的。
4. 云计算时代“端”将呈现多样性
在云计算时代,“端”的样式不是PC时代单一的样式,将会出现多种形式的“端”,如智能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等。iPhone手机、Android手机一经推出便迎来了快速的增长,最近推出的iPad的销售更是出现了一个月一百万台的爆炸式增长。多种形式的“端”把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从书桌前延伸到了无时无刻,随时随地。有意思的是,汉字中“云”加“力”是动字,这是不是恰好说明了丰富的移动计算形式是云计算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