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路巷

万载县城里的巷子没剩下多少了,两路巷还在。巷子似乎本叫“养路巷”,缘于巷子里一直有一个公路养护单位。万载话里“两”和“养”同音,后来“两路巷”就成了巷子的正式名称。

两路巷

两路巷在万载老城的南面,多年前应该是向南通往宜春市的一条小马路。两路巷北面入口处的文明塔,据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上世纪80年代时还是塔身斑驳,上面长有青草和小树,后来被修缮一新但古韵尽失。往巷子里走是上行坡道,西侧的橡胶厂以前算是县里的大单位,门口往里的厂区马路颇有纵深,路两边树木葱郁茂盛。计划经济下县属的所有工厂要么已经破产倒闭,要么已成为私有企业。橡胶厂已经消失了,现在是一片工地,工地上正盖着商住一体的楼盘。

两路巷有段时间的名声不好,成了万载的红灯区,不好的名声也带来“名气”,这让巷子变得热闹起来。现在巷子两侧的诸多发廊都已不见,巷子恢复了普通和平静。

两路巷谈不上有啥历史,不像万载老城以前有的老巷子,两路巷子里没有光滑的青石条路,没有触手可及的老砖墙面,更没有古建筑的凤檐飞角,两路巷两侧只是普通简陋的低矮平房,以及普通的单位院子。巷子往东南的出口是新街,新街是万载县城往南扩建早期的主干道。和老城相比,当时的新街很冷清。街道两旁的大树在夏天生出很多硕大的绿毛虫,雷雨过后路面上落下的毛虫成为男孩子们的有趣玩物,夏末秋初这些绿毛虫可变成巴掌大的漂亮飞蛾。新街现在叫阳乐大道,已经成为县城的繁华路段。

家住新街的孩子们要去万载中学上学,经常会走两路巷,从巷子里穿过算是抄近路。印象中巷子东南出口处的路面从来就没有好过,晴天偶有车子路过则是尘土飞扬,雨天你则要小心翼翼地跨过多个水洼。晚自习放学回家,孩子们往往还是走灯火通明的新街,但也有胆大的孩子,他们不怕巷子里昏暗摇曳的灯光。

家乡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子,因为你曾经经常走过,你的朋友、你心仪的人、你的亲人曾经经常走过,便在你的脑海留下了印迹,时常想起。